危险物品运输涉及高风险,需严格遵守法规并采取多重防护措施。以下是关键注意事项:
一、法律法规合规
资质许可
运输企业需取得《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》(含危险品运输资质),车辆需办理《道路运输证》。
驾驶员、押运员需持有《危险品运输从业资格证》,并通过定期复审。
标准遵循
遵守《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》《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》(GHS)等国际/国内法规。
二、包装与标识
包装要求
使用联合国(UN)认证的容器,确保密封性、抗压性和防泄漏设计。
腐蚀性液体需用防渗漏内衬,气体类需配备压力释放阀。
标签与标牌
粘贴符合GHS标准的警示标签(如火焰、骷髅等图案),标明品名、UN编号、危险性。
车辆悬挂“危险品”标牌,夜间或光线不足时需开启警示灯。
三、车辆与设备
车辆配置
配备防静电拖地带、防火罩、防爆电气设备,易燃品运输车需安装阻火器。
车载GPS和行车记录仪,实时监控位置与状态。
安全检查
每日检查刹车、轮胎、灯光及紧急切断装置,确保无泄漏或异常。
四、人员与操作
人员培训
驾驶员需掌握危险品特性、应急处理及逃生技能,禁止疲劳驾驶。
押运员负责全程监控货物,协助处理突发情况。
装载规范
按“隔离表”分类堆放(如氧化剂与易燃物分离),固定货物防移动。
避免超载,确保车厢内无火花风险(如使用木质或橡胶工具)。
五、路线与计划
路线选择
避开人口密集区、隧道、桥梁及高温区域,优先选择国道或指定通道。
提前向公安交管部门申请《危险品运输通行证》,夜间/恶劣天气需限速。
应急预案
制定泄漏、火灾、爆炸等场景的处置方案,配备急救箱、灭火器和吸附材料。
紧急联系人包括企业负责人、消防、急救及环保部门。
六、环境与应急响应
泄漏处理
立即停车隔离现场,人员撤离至安全区,禁止火源接近。
使用专用吸附剂(如沙土、活性炭)控制泄漏物,防止进入水体。
事故报告
1小时内向当地应急管理局、公安及生态环境部门报告,不得瞒报。
七、特殊品类注意事项
爆炸品:单独运输,严禁碰撞或受热。
放射性物质:使用铅屏蔽容器,运输中保持间隔距离。
液化气体:控制车厢温度,防止压力异常升高。
通过全流程管控、人员专业化和科技手段(如电子运单、智能监控),可最大限度降低危险品运输风险。企业需定期演练并优化预案,确保安全合规。